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3|回复: 0

[转贴] 自媒体的“第一桶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4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佳佳

传统的纸媒还在岸边遥遥观望自媒体的出路,并轻蔑地认为“自媒体必死”的时候,他们可能还没注意到,很多广告商们已经悄悄开始向自媒体投放更多的资金预算。不仅如此,2月27日,万达王健林在无锡举行媒体发布会的时候,还特地邀请了自媒体人参加。很多重磅新闻往往也先从自媒体渠道 “点爆”,再慢慢向传统媒体蔓延。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互联网进入O2O时代之后,自媒体正在迅速崛起。

究竟什么是自媒体?根据最为人接受的定义,自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

当微博风靡的时候,自媒体除了“大V”掌握了一些多的话语权之外,普通用户尚未尝到太多的甜头,而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则迅速让自媒体纷纷名利双收。

自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行动迅速,纸媒最快的是日报,再然后是周刊和月刊。每逢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纸媒要到第二天才会见报,而现在的公众实在没有以前的耐心,对信息的渴求不会让他们忍到第二天再去买报纸,微博基本上实现了“现场直播”的效果,这一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证监会发布”。对重大事件及时解读的渴求还体现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人来不及等到第二天股票跌停的时候才回过头来反应头一天发生了什么,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迅速作出传播,有利于投资人及时判断并作出决策,这些都催生了自媒体的必要性。

第二点就是直接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如果说微博短短的140字还不能准确地表达出信息,微信的公众号则基本上可以替代用户的传统阅读渠道。就连纸媒的高层都无奈地回应,判断一条新闻做的好坏的标志,就是看第二天能不能“攻占朋友圈”,如果同行的朋友圈中转发的新闻都是报纸的头条,那就说明市场和用户给了你高度的肯定。

不仅如此,传统媒体还对机场候机大厅的乘客做了一个草根调查,“请问你在机场候机的时候一般是看报纸还是杂志?”本来想对自家媒体和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做一个调研,结果得到的回答让调研人员大跌眼镜。“为什么要看报纸和杂志,刷微信和微博就可以了啊。”另一个类似案例就是,当叫车软件风靡的时候,上海和北京几乎没有司机开车的时候听广播,而是纷纷关注叫车软件的即时推送信息。听起来或许是一个莫大的讽刺,电台并不是被电视或者竞争对手台“干掉了”,而是溃败在叫车软件手下。互联网从阅读方式上直接冲击了传统媒体,纸媒如不及时应对很容易就重蹈覆辙。

第三点则直接体现在广告的投放渠道上。对一些资深的自媒体玩家来说,微博账号上积累的粉丝,在微信上纷纷变现。Alex经营一个财经类微信公众账号,之前在微博上已经经营了三年,但是未找到好的盈利途径,但是在微信开通公众账号后,迅速开始盈利。“对一个草根财经类账号的维护者来说,20多万的年收入绝对没问题。” Alex说,虽然比不上金领,但是比起普通媒体人的收入来说,这也是一个不低的数字,“当然在众多自媒体玩家中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水平,不算高也不算低,TMT行业的公众账号收入相对更高一些” 。

Alex认为,很多大的企业看中了他的金融类粉丝群体。根据目前自媒体行业的一个通行报价,每一条广告投放标准是每一万粉丝对应500-2000元之间,Alex打了一个比方,他的微信公众账号有5万粉丝,也就是说接受单一广告的对外报价在2500-10000元之间,“当然实际成交价格可能还有讨价还价的成分。而且有些微信公众账号为了维护自己的高端粉丝群,对一些网络兼职、成功励志培训讲座广告还会拒之门外”。

目前其他的一些微信公众账号反馈来的信息,也间接证实了Alex的说法,“互联网时代,用户和影响力都可以直接变现成财富”。当传统媒体还在为广告的减少和经济周期性衰退画上“挂钩指标”时,自媒体已经纷纷崛起并成功淘到了“第一桶金”。

本文作者汪佳佳是上海的财经记者。文中所述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 10:42 AM , Processed in 0.04055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