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8|回复: 3

[转贴] 《图说金融》第65期:真假钱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7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6月份后,“钱荒”的影响并为终止,市场的流动性在这半年内反而变得愈发敏感、脆弱——只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暂停逆回购,市场利率便会立刻攀升。” “钱荒”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债市、股票市场、黄金市场经常伴随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出现间歇性暴跌,回购利率、银行理财收益率、民间借贷利率则节节攀高。头顶百万亿M2,市场却一而再闹“钱荒”。




2.jpg
“滴不尽基金血泪抛短债,借不进隔夜七天资金来。HOLD不住回购利率九天外,耐不住季末Shibor登瑶台。”这是交易员在中颇为流行的一首打油诗,虽为调侃,但是这首打油诗形象地反映了资金面的风云。12月20日,7天回购全天加权平均利率一路飙至8.21%,创下半年来的新高,这不禁令人回想起6月份那场惊心动魄的流动性危机。




3.jpg
“钱荒”不仅仅局限在银行间市场,还快速蔓延至其他领域。家住浦东的赵女士果断抽手股市,改投逆回购的怀抱,“今年回购常有10%的收益,最低也有5%,旱涝保收,还在股市里折腾啥!”盘点这一年,“钱荒”绝对是妇孺皆知的高频词。




4.jpg
而与市场资金饥渴形成赫然对比的,则是盘踞高位的货币供应量。截至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目前看来,全年M2超过年初制订的13%的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5.jpg
“钱荒”的称呼来源于今年6月。在持续两周的流动性紧张后,“钱荒”在6月20日深度发酵,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最高成交利率在30%,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最高成交于28%。“没有经历过隔夜30%的交易员不是好交易员。”一个券商交易员吐槽。




6.jpg
6月份后,“钱荒”的影响并没有消停,市场的流动性在这半年内反而变得愈发敏感、脆弱——只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暂停逆回购,市场利率便会立刻攀升。12月19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日市场期盼的14天逆回购依旧缺席,加剧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程度,多数期限品种的资金价格继续上扬,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上涨至7.06%。20日这种紧张的情绪继续延续,7天回购全天加权平均利率一路飙至8.21%,而上一次该利率在8%以上,还是在今年的6月19日。




7.jpg
“钱荒”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债市、股票市场、黄金市场经常伴随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出现间歇性暴跌,回购利率、银行理财收益率、民间借贷利率则节节攀高。




8.jpg
市场争议很大的“央妈不爱”,从数据统计角度看是完全靠不住的。在今年6月“钱荒”爆发时,央行净投放资金量为年内单月新高,达3050亿元。今年4月份至11月,除了10月公开市场净回笼,其余均为净投放。近日,央行则连续三天通过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国信证券指出,站在央行的角度来看,从反映商业银行资金充裕度的超储率来看,实际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下降,而是稳定地保持在2.0-2.1%之间。即使观察超储率的月度走势,2季度和3季度超储也保持1.6-2.1%之间,并无明显迹象显示整体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的紧缺。




9.jpg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对“钱荒”这种叫法并不赞同。他表示,“钱荒”是伪命题,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实际情况是M2依旧很高,很多客观的数据都摆在那里,表明银行流动性整体充裕,市场却还造出“钱荒”这样的词。




10.jpg
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金融机构评级总监黄灿指出,银行资源配置失衡、期限错配导致银行本身的流动性脆弱,“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平均占比持续上升,买入返售一类贷款业务主要投向房地产和平台项目,也加剧了银行资金面的脆弱性。”“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一般是7天,最长也在30天以内,而买入返售的资产一般都在一年以上。这样就导致每到月末或季末,在资金回表时就会出现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一位股份制银行资金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部分上市银行的同业业务已经占到业务总量的20%以上,平均也在12%左右,同业业务已经从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变成追求盈利、扩大资产规模的手段。




11.jpg
小行的超储率波动率往往显著地高于大行,其提供稳定流动性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小行变身为流动性相对充裕方后,难以保障之前大行所具备的市场稳定性。国信证券债券研究员董德志认为,以上两个因素相结合,夹杂恐慌因素,形成了流动性紧张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了资金紧张局面的不断发生。因此,与其说是“钱荒”,不如说是市场对流动性预期的“心慌”。而放在今年的大背景下看,导致流动性预期谨慎的原因还有很多。




12.jpg
银行体系结构扭曲固然是“钱荒”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深挖下去可以发现,根源并不限于此,表象“钱荒”与充足的流动性供应之间的矛盾鸿沟远不是梳理银行体系就可以填平的。一位宏观调控部门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确实存在部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循环,玩“空转”游戏,没有真正地进入实体经济,而且不少资金进入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这类企业中有部分经济效率低下,然而凭借财务软约束,挤占了可观的金融资源。这一现象的存在就会导致即使货币信贷再宽松,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极其有限,而且一方面会引起表面上的“钱荒”,另一方面还会助长金融泡沫在某些领域的累积。




13.jpg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认为,银行间市场利率和债券利率的上升是经济深层次矛盾的体现,货币政策为了消化过去累积的问题,尤其是控制金融风险,需要控制总体流动性扩张。目前我国存在地方政府职能转换和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公共部门对利率不敏感,在这种情形下,即便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上行,上述部门的资金饥渴仍将存在,对私人部门的挤压也将持续。




14.jpg
而近几年理财产品快速扩张,相关的贷款利率也有所上升。彭文生解释,这可能反映了一些体制性的扭曲因素,多数理财产品的资产端是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而房地产业在泡沫扩张过程中存在高回报预期,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利率不敏感,可能是理财产品贷款端利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15.jpg
从根基上治理“钱荒”,已经非央行一己之力可及。这从19日央行宣布启动SLO,但是20日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不为所动继续上涨的情况可窥一二。而且更为糟糕的是,经历了此轮“折腾”后,央行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个两难境地。不如期展开逆回购,利率就会飙升;而周期规律性展开逆回购,释放流动性,又恐引起新一轮的金融杠杆叠加。




16.jpg
因此,在保证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的前提下,实体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国企和地方改革等,才是解决深层次“钱荒”的根本举措。实则, 新一届政府的货币政策取向已经明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数次公开提及“货币政策要保持定力,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重点是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新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明年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7.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2-30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1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还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就是获得质押的债券,把钱借给商业银行。目的主要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当然,同时可以获得回购的利息收入。操作就是央行把钱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把债券质押给央行,到期的时候,商业银行还钱,债券回到商业银行账户上。

资金面稳定 央行周二再度暂停逆回购
2013年12月31日10:31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据交易员透露,12月3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将不进行任何操作。2013年最后一个公开市场操作日,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整体表现平稳的背景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交出“白卷”。
  据WIND统计,本周(12月28日-1月3日)公开市场上只有290亿元逆回购到期,若央行不开展新的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将实现净回笼290亿元。市场人士表示,伴随财政存款年末集中投放以及商业银行年末考核因素退却,近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好转,12月30日银行间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跌破5%,隔夜品种更是逼近3%,显示资金面平稳跨节已无障碍,在中性偏紧的政策思路下,31日央行公开市场无操作符合预期。
  另外,伴随12月31日结束,2013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正式收官。据统计,本年度公开市场累计到期央票11480亿元、到期正回购7650亿元、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21490亿元,三项合计投放资金40620亿元;另一方面,本年度央行发行央票5362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7650亿元、逆回购累计到期26470亿元,三项合计回笼39482亿元;完全对冲后,2013年度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实际净投放1138亿元,较2012年度的14380亿元大幅缩量。

中新网12月30日电中国央行24日通过7天期逆回购抛出290亿元。而在12月20日,央行已发表声明,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众多外媒认为,央行的举措对股市、降低银行间利率影响不大,但重在稳定市场信心。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12月25日对此评价,中国人民银行还采取“锁长放短”策略,即通过续做3年期央票,同时伴以公开市场投放短期资金的手段来调控资金面。从该政策效果来看,初步实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控目标。
  文章中解释道,如果从逆向思维思考,中国人民银行完全有可能通过“放长锁短”的方式来应对未来资金面的波动,即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的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这样做的好处是给市场一个清晰的政策信号,以稳定市场预期。
  同时香港《文汇报》12月25日报道,为应对年末的资金困局,市场虽认为290亿元的操作量不大,惟量存价低仍起支撑机构信心作用,加上在财政资金投放和SLO等共同助益下,推动银行间资金供给较前明显改善。不过市场认为,年末前资金面仍存一定不确定性,抑制机构融出资金意愿,目前主要供给多集中在隔夜,其他品种较为有限。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12月25日对此报导,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中国金融体系注入了29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尽管与中国银行业100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相比,这笔资金显得微不足道,但这是央行作出的一个重要姿态,目的是让风声鹤唳的银行继续开展银行间市场业务。
  在其26日的报道中又表示,中国央行的注资规模微乎其微,但足以安抚银行情绪。在中国央行周二注资以后,银行停止囤积现金,重新开始互相拆借,七天债券回购利率下跌了344个基点,跌到5.4%,为逾两年来跌幅最大的一次。银行间市场经过过去两周的动荡之后,中国货币市场形势保持平静,各银行纷纷观望央行是否将向金融体系注入更多的流动性。(中新网金融频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1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dlord 于 2013-12-31 03:40 PM 编辑

不明白啊,若认可周小川和他的班子的管理政策,给个国务委员和政治局委员的位子,就能避免了年龄限制问题;若不认可,就换人呗,搞个政协副主席去养老,也不是中央委员,踢出了行政权力的圈子,但还硬摁在央行行长的位子上,不管事。新一代领导班子成立一年多了,连这么关键的位子主管和班子都没摆平,金融股市怎能不乱了套呢?着急啊,不明白,谁能讲讲?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 12:49 PM , Processed in 0.0399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