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当雷曼和美林以激进风格继续增持抵押贷款债券的时候,高盛则在2007年做着与其他投行相反的事情。利用衍生工具在抵押贷款市场上保持净空头部位,因而从抵押贷款市场的熊市中获利。 到2007年末,高盛通过沽空次级贷款获利高达40亿美元,不仅成功躲避次贷危机,还创下了远远超过花旗、美林等竞争对手的出色业绩。 你可以说这个决定是出于高盛高人一筹的风险管理能力,但是和资本市场上其他决策行为一样,也未必不能说这其实是一种押注。高盛在本质上和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等其他公司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押注的成功率比其他公司更高一些而已。 即便在当时,劳埃德・布兰克费恩也说:“迄今为止,在其他投行遭遇到较大困难时,我们可能还表现不错。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家机构能够一直拥有出众表现。因此,我们在经营方面必须保守一些,争取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他还说,在证券业这样一个动荡的行业,“任何人都有走背运的时候”。 上个季度,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杠杆比例分别为24倍和25倍,这一比例高于商业银行,但低于雷曼兄弟今年早些时候32倍的最高值和贝尔斯登的33倍。 美国银行首席执行长肯尼思(KennethLewis)9月15日接受CNBC电视频道采访时预计,剩下的两大投行目前的状况坚持不了一两年。 事实证明,他过于乐观了。 在2006年4月的那期《市撤杂志中,彭博社还评价道:“当麻烦来到时,CEO们就会去找高盛(whent roublecalls,CEOscallGoldmanSachs)。” 那恰好是保尔森最后执掌高盛的日子,此后他成为美国财政部长,以另外一种方式去迎接这一场华尔街的大风暴。 http://i0.sinaimg.cn/dy/w/2008-09-26/U2414P1T1D16364436F21DT20080926173657.jpg 查尔斯・美里尔 美林神话的黄昏:公牛不再牛 在来势汹汹的金融风暴面前,巨人已经变成了侏儒,公牛已经变成了小鸡 如果天堂也有报纸和网络,查尔斯・美里尔恐怕难以再享受那永世的安宁,这位一生娶过三任太太的华尔街奇才说不定会翻身坐起,对着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以440亿美元收购的新闻怒发冲冠:这是为什么?! 创办于1914年的美林证券是世界领先的财务管理和顾问公司之一,它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个人以及机构投资客户的需要。美林旗下所管理的客户资产总值达1.7万亿美元,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财富管理公司之一。 对于美林这家“百年老店”来说,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它已经安然度过了许多次的经济危机和股灾,在新的世纪里翻船,确实有点叫人难以平静。 更
有况味的,美林一直以来的口号就是:MerrillLynchisBullishonAmerica!(美林看好美利坚!)这句英文口号的字面含义
(Bullish),为美林营造了勇往直前一路狂奔的公牛形象。多年来,美林证券正是因为这个响亮的、既爱国又爱钱的口号而为美国投资者和普罗大众所熟
知。 将华尔街延伸到了主街 “
领头牛”美里尔,其崛起的故事跟那些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杰出银行家们完全不同,查尔斯・美里尔是华尔街第一位出身卑微的传奇人物,是他将华尔街的业务扩展
到了普通民众,从而使他的美林商号成为了华尔街和主街(Mainstr eet,指普通小城镇居民,亦即平民百姓)的连接点。 直到上世纪20年代,华尔街主要向大公司及富豪逢迎讨好。普通老百姓在资本市场几乎没有扮演任何角色,他们把自己的绝大部分储蓄存放在小银行里,与金融完全绝缘。 当
时,在买房买车后还有经济余力的普通消费者沾染到一种普遍的乐观主义情绪,他们开始在市场上如鱼得水地大把投资,今天中国股市的长鸣警钟“股市有风险,入
市需谨慎”正是华尔街80多年前的惯用口号:Letthebuyerb eware(投资需谨慎)。美林,正是这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明星证券自营商。 美里尔1885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出了不少在1920年代名噪一时的优秀银行家,除了美里尔以外,国民花旗银行的查尔斯・米歇尔和卡尔文・柯立芝也曾经是密歇根大学的学生。 离
开密歇根的美里尔进入了华尔街,并在乔治・H・布尔商号找到了一份工作,为一些小公司提供低等级的公司债券承销。这是一项崭新的业务,美里尔运用了一些在
华尔街上很不寻常的销售技巧,他直接投寄邮件,向小投资者推销并鼓吹这些新的业务。这个项目很快遭遇了噩运,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行债券的公司便开始赖账。
美里尔不得不向许多投资者写信,为这笔糟糕的投资而向他们道歉。但他从这件倒霉事中认识到良好、透明的财务信息的价值。 虽然最初的工作经验并不顺利,可美里尔还是准确地预见到:扩张是未来的浪潮,仅仅是战争打乱了扩张的脚步,他决定自己单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