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1|回复: 1

《活着》No.254:克钦之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6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6-23 06:25 PM 编辑

01.jpg
近日,缅甸克钦邦战火再次升级,上万难民涌入中国。这片曾经属于中国的领土,在划归缅甸后陷入长年战乱,当地克钦人与中国少数民族同源同祖,却不得不以难民身份流离失所。唯一支撑他们的,是信仰。作者/吴俊松 编辑/王崴





02.jpg
克钦邦位于缅甸联邦东北部,紧邻中国。其主体民族是克钦族,与中国的景颇族、傈僳族同源同祖。克钦邦北部从18世纪起曾为中国领土,但到1960年代,中国宣布放弃该地区主权,划归缅甸。1962年,出现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对立,从此战事不断。





03.jpg
49岁的德沛娜当抱着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的儿子德马瑞努。德马瑞努已经8岁,2岁摔伤后就一病不起。到难民营接受了NGO组织的医护人员诊治后,马瑞努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还没来得及喝上NGO工作人员送来的奶粉,就在难民营死亡。





04.jpg
临时难民营安置在游乐场。难民们席地而睡,三餐温饱,足已。问他们,你为什么活着,每个人的答复都是,为了“主”而活着。





05.jpg
一位牧师在祷告后与难民们握手,互送祝福。基督教是克钦邦的主要宗教之一,这里目前有基督教信徒大约70万人。





06.jpg
50岁的木让路奴每晚都会祈祷战争能够停止。她的家里有6口人,2个人在难民营,当兵的儿子和孙子还在山上。





07.jpg
一对双胞胎降生在克钦邦唯一的医院——拉咱医院。他们出生在逃难时期,必须接受未来艰辛的成长环境。他们的父亲是一名战士,孩子出生后,才得以请假从前线赶回。





08.jpg
难民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由于条件恶劣,难民营里的孩子大多营养不良。





09.jpg
一位奶奶陪着持玩具枪的孙子玩耍。在克钦邦,所有男子年满13岁就被征召入伍,且终身不能退伍。每户人家子女的参军人数必须过半,独立军部队还时常从村庄中强拉“壮丁”来填充部队编制。





10.jpg
一位妇女打电话问家里的情况。电话是政府提供的公用电话,通讯都是用中国的信号,当地人买得起手机的非常少。





11.jpg
一个排队打饭的孩子挤在大人们的队伍里。较早的时候,难民营每家每户都可以利用救济粮自己开火,但随着难民数量增长,难民营开始污水横流。于是战民委员会开始搭建集体食堂,保障公共卫生条件。





12.jpg
在游乐场难民营二楼的大舞厅里,15岁的木日报扎冲过凉,在漂亮的脸上涂上缅甸当地特有的清爽皮肤的化妆品。





13.jpg
蚊帐中睡觉的男子。克钦邦属丛林环境,天气闷热,蚊虫较多,蚊帐与花露水都是必不可少的。





14.jpg
69岁的跑克郎拉从南三三区逃到难民营,他独自一人住在难民营里,家里其他人则躲进拉咱的亲戚家躲难。他曾在1979年独立军与政府军的交战中,逃难十多天。





15.jpg
拉咱一户人家的电视里,正播放昂山素季呼吁停止战争的专访。在昂山素季出现前,性格温良的克钦族人一直和缅甸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面临着歧视和打压,甚至连基本的政治选举权都无法保证。





16.jpg
结束劳动的戒毒人员和山兵一同下山。由于财政困难,当地政府采取自食其力的方法开展戒毒。开展戒毒一年多来,中央省的拉咱戒毒所已先后有500多名戒毒人员。因冲突影响,克钦邦政府把非拉咱本地的200名戒毒人员放回家了。





17.jpg
这名男子已经戒毒半年。他有妻子和孩子。这次的戒毒即将结束,无疑是对整个家庭的救赎,让他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





18.jpg
“山兵”不让南扛着仿制的“八一”自动步枪,骑着摩托来到拉咱会场的难民营里,把孩子和妻子接回家小聚。第二天他又得重返前线。在克钦军队中,许多前线的士兵最终都难逃“炮灰的命运”。





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克钦之难

作者/吴俊松 编辑/王崴

背景:

缅甸政府军与克钦邦独立军零星的交火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近日,战火再次升级。2012年12月底至2013年1月初,不仅上万难民涌入中国云南境内,而且有3枚炮弹甚至越过了国界,击毁了中国的一栋民居——这让中国面对着复杂的外交棋局。

战事中,最受苦的是平民百姓。在缅甸克钦邦,连年战争使得当地人流离失所,沦落为难民。约有10万克钦族人在战火中四处逃亡,不少边境灾民选择逃到中国。由于中国政府对难民营并没有明确的支持态度,逃离到中国的难民往往缺乏援助,而留在缅甸本土的难民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困难。

中国景颇族的族人里不少家庭和克钦有着亲戚关系,他们非常担心那边亲戚的安全,在情感上也更支持克钦邦,并且如果有克钦人投奔、逃难至此,他们也会慷慨接待。因为接壤克钦邦,缅军的炮弹有时候还会打到这里,所以当地的居民也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

中国政府在2011年6月后曾经将大约2万多克钦难民短暂安置在云南的20多个难民营内,但随着战争时长的延续和难民管理难度不断增加,2012年9月中国政府又将这2万人遣返回,他们最终只能由联合国和克钦邦接收。

中国的一些民间组织和慈善项目,比如“克钦难民协调项目”、“滇缅难民协助会”和一些基督教协会都在从事着缅甸难民的援助工作,但都是在中国边境的外侧进行。一是因为中国政府对难民营并没有明显支持的态度,二是克钦政府已经下令禁止市民携带物资逃往中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9 12:06 PM , Processed in 0.0352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