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0

[财经] 经济学人:印度改革步入深水区呼唤舵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7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jpg

《经济学人》9月27日封面

  导读:《经济学人》最新一期封面文章认为,印度独立后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无疑是成功的,但几十年来3-4%的“印度速度”令人失望;印度经济改革遭遇巨大阻力,是因为政治家们领导力不够——辛格是出色的领袖但已年过八旬;如果能出现明了印度发展方向的政治家,向民众充分解释改革的必要性,则印度前途无量。

  以下为《经济学人》全文翻译:

  65年前印度独立,国家领导人对印度的未来充满希望。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梦想可敬,在亚洲少有,这就是自由民主。多亏自由民主制度,大部分印度人才享有抗议、言论、选举、迁徙和祈祷自由;这些自由确保民选官员能负起责任。

  不过开国领袖们的经济梦想却遭到失败。在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圣雄”甘地、首任总理尼赫鲁及其女英吉拉-甘地的领导下,印度尊重贫穷、相信自力更生且妄自尊大,50年来多数时间GDP年增速只有可怜的3-4%,人称“印度速度”。支付危机由此在21年前爆发,印度被迫做出改变。在时任财长辛格的领导下,印度政府实施经济自由化,废除许可制度,向贸易者和投资者开放各经济领域。改革的成果是壮观的。服务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世界级公司。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财富增长、社会进步、识字率大大提高、预期寿命和居民收入增长,印度人开始逐步从农村来到城市。

  然而改革进行得不够深入。印度仍然不鼓励外商投资,政策倾向效率低下的小公司而不是高效的大公司。国家对经济施行了太多的控制,各种补贴扭曲价格机制,无论公私部门均遭受损失。虽然印度的服务业雇佣了成百上千万技术人员,但它没有成为中国那样的庞大制造业基地,而中国通过制造业吸纳了大量非熟练工人,经济运行高效。公共部门的腐败掣肘企业活动,与此同时国家未能承担基本的医疗保健和教育功能。因此与中国相比,在印度有更多的人陷入贫困,其处境随着印度经济前景的黯淡正在恶化。经济增速下降,通胀和政府赤字扩大。

  温和改革引起剧烈反应

  为缓和迫在眉睫的问题和提高经济增速,印度须深化改革。在印企业主的用工成本超过中国,印度劳工法亟需变革。外商投资规定须放松,提高金融、教育和基础设施标准。政府在电力、煤炭、铁路和航空旅游的阵地要收缩。沿袭自英国统治时代的土地买卖古老规定要改变。

  经济学家们对采取政策措施的必要性有着广泛的一致。但政治家们对改革大肆阻挠,月初改革派提出受人欢迎但温和的改革措施受到猛烈抨击,由此可见一斑。辛格政府失去了最大的执政联盟,就因为它敢于提高受到补贴的柴油的价格,在严厉条件下让外资进入超市业。

  有人说是民主造成了这样的问题,因为有失去权力风险的政府特别不愿意让人民受苦。事实并非如此。大量民主政府——从巴西到瑞典到波兰——推进了困难重重的改革。问题在于印度的政治精英们。如果选民对改革不买账,那是因为政治家们将改革宣传为解决经济问题的令人痛苦的必要药方,而不是为实现开国领袖们经济大国的梦想。

  印度在很多方面与19世纪末美国的处境类似。印度是一个多样化的唯物主义世俗大国,大体上实行宗教自由,对自己的民主制度引以为傲。宪法对中央政府与实力相当庞大的地方邦的权力实行制衡。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教育水平提高和大公司的兴起,印度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拥有巨额财富但品味甚低的大亨们不愿成为合法的政治捐赠人、慈善家和教育推动者。随着印度财富的增长,它在国外的影响也扩大。

  印度要实现愿景,得有自己的“美国梦”。不仅要兑现政治和公民自由,还要让经济自由,建设高效、竞争力强的开放经济,让印度人的致富之路更宽广。这不是说让政府收缩每一块阵地,但国家应该从无关领域中退出。在需要政府的领域——如组织基础设施投资、市场监管——政府行事要更开放透明。

  印度政治家们要拥护这些目标,并大声告诉选民。这方面辛格做得最好,但9月26日他就80岁了,而且不管怎么说他都不是一个官僚而是一个领导者。很多印度人还自然而然地倾心尼赫鲁-甘地王朝,他们的遗孤也没有为印度提供领导——也许是因为本身不具备领导能力,抑或是因为抛弃过去的失败目标存在太多风险。尼赫鲁重孙媳索尼娅-甘地是国会的影子总统,她热衷于各种国民福祉计划。其子拉胡尔-甘地是领导国会的当然继承人,至于他是否明白实现经济活力的必要性就无从得知了,因为他从不多言。

  这些人正在阻碍而不是推动印度的进步。放下包袱的时候到了。这个国家呼唤能看清方向的政治家,他们了解改革的艰辛,能让国民相信改革之路是值得的。如果出现这样的领导者,印度前途无量。(楚墨/编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1 04:51 AM , Processed in 0.0350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