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9|回复: 1

[哲史艺丛] 土耳其旅在朝鲜缴获的“中国”军旗! 萨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不许笑!土耳其旅在朝鲜缴获的“中国”军旗! ZT

六千人的土耳其旅,在朝鲜参战的各国中,排名第四,

兵器虽然比较陈旧老化,但反共意识强烈,作战勇猛,所以损失也仅次于美军。

2.jpg


在联合国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之间的攻击与反攻过程中,土耳其旅共有3514人伤亡,其中741人阵 亡,2068人受伤,163人失踪, 244人被俘,还有298位非战斗伤亡。这支由美军一手包装起来的土耳其军队从此再也没有成建制投入战斗,尽管直到1954年仲夏才从朝鲜撤离。损失在联合国军中排名第三!

土耳其士兵绝大多数来自乡村和小镇.旅长的某个缺陷对重大行动构成了致命障碍.土耳其人和美国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950年爆发的、被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称为“一场警察行动”的朝鲜战争中,共有16个国家参加联合国军队,其中响应最早而且派出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是土耳其。

土耳其最初派出的是第一步兵旅,旅长为塔辛•雅齐奇准将。这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惟一一支以旅为建制的且始终归属一个美军师指挥的联合国军队。

土耳其第一步兵旅(内辖3个营)包括联络官员及先头部队在内共有5000多人。士兵绝大多数来自土耳其东部山区的乡村和小镇。对于这些士兵们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与穆斯林教徒以外的人接触。土耳其和美国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宗教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旅长雅齐奇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准将,他最大的缺陷是几乎不懂英语,然而他的部队却要隶属于美军的一个师。后来发生的一切表明,他的这一缺陷对于他理解命令以及有关人力部署等重大行动构成了致命障碍。

美军指挥部根本没有意识到用英语这种通用语言指挥来自不同国家的部队会在协调、后勤以及通讯方面造成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对于命令的传达、部队的部署尤其是在最初几个月的联合演习中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食物、服装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差异更造成了令美军指挥部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土耳其人的食谱中是不允许出现猪肉的,而美军的给养中无一例外含有对穆斯林来说是禁忌的猪肉。为了满足土耳其士兵的需要,美军最高指挥部不得不赶紧指定了一家日本食品厂来生产符合土耳其要求的食物。此外,美军最高指挥部给土军各连队中配的联络官相当少,这使得在最初几次作战行动中的问题愈加严重。联合国军之间由于通信不畅而造成的对命令的误解最初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但随着战斗的日益激烈,这一问题却日见突出。

土耳其人出现在朝鲜战场上相当引人注目。土耳其士兵冷峻的面容、飘垂的胡须以及长长的军刀(这是他们与众不同之处,他们尤擅长于白刃战)都令人侧目。尽管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们没有亲历过一次像样的战争,但是土耳其士兵还是以剽悍、勇猛著称,他们在战场上善于进攻而且没有丝毫仁慈之心。大多数士兵来自东部土俄边界附近的山区,只念过三四年书。在被征召人伍后,他们穿上了军装,然后在土耳其教官及美国顾问指挥下接受训练。

一支16个国家组成的杂牌军,40年未见的严寒席卷朝鲜半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军战术与一个半世纪前的拿破仑相仿。

美国陆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尔克将军在指挥部里接到上司命令,要求他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早日结束战争,以实现麦克阿瑟将军许下的将战线推至鸭绿江,让“孩子们回家过圣诞节”的诺言。联合国军中对此“许诺”表示怀疑的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沃尔克将军。

其实,麦克阿瑟得到的情报早已表明在10月底、11月初,中国军队就已经在朝鲜战场上出现。然而对于沃尔克的第8集团军来讲,木已成舟,再难更改。

来自中国东北的瑟瑟寒风在陡峭的山谷之中呼啸回旋,使得北朝鲜的山谷更增添了几分杀机。40年未见的严寒席卷整个朝鲜半岛,甚至连士兵们靴子里出的脚汗在夜间也能结成冰。这一切使得即将到来的悲剧更添几分阴沉。

美国陆军第7师及其他部队对于在如此寒冷的气候下作战显然缺少准备。作战部队中的官兵几乎没有风雪大衣。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被命令往北推进。 11月 21日,他们接到命令必须穿越一条河流,河水据说只有齐踝深,根本不会有困难。然而,就在前一天夜里,上游的一座大坝被打开了,水位明显上升。士兵们一摇一摆地蹚入深及腰部的刺骨河水中,河面上还飘浮着大蛇大蛇的冰块。在几次行动未果之后,穿越河流的计划只得取消。结果共有18位士兵被冻伤,冻得硬邦邦的衣服必须用刀子才能割开。

在朝北开进的过程中,沃尔克指挥下的部队散得越来越开。他的战斗序列中包括美国陆军第1军,下辖美军第24师,英军第27旅,南朝鲜第1师;美国陆军第 9军,下辖美军第2师以及包括土耳其旅的美军第25师,南朝鲜第6、第7和第8师;第1骑兵师留作集团军的后备队。

第8集团军情报部门试图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实力及动向作出实际的估计。11月初的每日简况估计中国和北朝鲜的兵力已从40,100增加到98,400,然而,这些估计事实上还是很不准确的。

部署在沃尔克的第9军前面的是中国第4野战军的第13兵团,总兵力至少有18万人;在东线,与美国第1军对阵的是中国第3野战军的第9兵团,兵力约12 万人;中国军队的总兵力在30万人左右。朝鲜人民军的12个师也有6.5万人,此外,在联合国军后方还活动着约4万名游击队员。显然联合国军对朝方的兵力严重估计不足。

中国军队依靠原始的方式调遣着大部队的行动。他们的给养和后勤供应或是靠牲畜或是靠人背。因此行军不受制于道路状况。他们行军虽然不具有卡车或其他机械化设施的优势,但却使他们更具机动性。反观联合国军,一切行动都离不开公路,部队开拔时往往是工兵打头架桥修路,因此行动十分笨重。此外,联合国军的另一特点是固守二战时期的那些战术,而中国军队却相当灵活,例证之一是每位士兵背上至少有可吃6天的干粮,往往是炒面或豆饼,而且都是压缩的,不用加热煮开就可以下肚。此外,中国军队一般在夜间行军,平均每天可以走上至少18英里,可以连续行军18天。在白天,他们通常隐蔽在崎岖不平的山区。白天惟一行动的就是侦察兵。中国军队的许多行军战术与一个半世纪前拿破仑•波拿巴使用过的战术相仿。

土耳其人艰难而混乱的行军,与大部队失去联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反击全面展开。

11月19日早晨6点,美军第25师从一个叫卡山的小村开拔,到半夜两点左右在一个名叫库罗里的矿区小镇宿营。第二天,以步兵为主、没有运输车辆的土耳其旅被派至库罗里担任第9军的后备部队。沃尔克的第8集团军指挥的部队被清川江拦腰隔断。

在与美军第25师一起开进时,土耳其旅还接到命令要求他们与位于第9军右翼的美军第2师建立联系,目的是掩护右翼及第2师后方。与此同时,该旅还接到情报称在东丘的西北方发现中共军队的一个团。旅长雅齐奇对于他当时面临的困难有如下记述:

“命令就是这一点内容。我们问了有关敌人及南朝鲜军队的情况,但是没有得到任何情报,也许是不想告诉我以免挫伤土耳其旅的士气。情况十分严峻,必须马上采取行动。”

11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美军第1军和第9军发起了有力的反击,其主力在东丘对南朝鲜第2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南朝鲜人抵挡不住,很快溃不成军败下阵来。

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势很猛,土耳其旅接到了保护联合国军右翼的命令。由于车辆不畅,土耳其旅的一部分部队开始徒步前进。当时不是接到的命令互相矛盾就是通讯不够,情形一团糟,让人辨不清东西南北。之后,土耳其旅又接到命令:封闭道路以确保安顺里的安全。

土耳其旅当时的情形很不妙。他们必须撤退至西南方向,而若这样做会使得土耳其旅自己以及美军第2师的东翼更为暴露,缺少掩护。雅齐奇命令全旅沿着洼原方向朝库罗里开进。部队已经与大部队失去联系。为此,雅齐奇承担起责任,命令其部队在洼原进入阵地,到达洼原后,他们在没有坦克的支援下向东丘方向发起进攻。

当美国第2师师长劳伦斯•凯塞少将得到空中侦察情报,称有几百名中国军人正在朝东丘方向运动时,凯塞就说:“他们(土耳其旅)在那儿肯定要挨揍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反击事实上是在正面全线展开的。雅齐奇旅长最后终于明白,他的部队已经被数量上占优势的中国军队包围,于是便命令撤退。

然而,在严寒中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部队大多没有接到命令,继续处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围困之中。到了晚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锣鼓、军号、笛子、口哨、风笛、钗钹等乐器制造出强烈的噪声,而且彻夜不停,一在夹杂着人的笑声喊声的巨大噪音声中,土耳其旅官兵彻夜难眠;个个精神不振。

朝鲜战场上的攻势就此发生了逆转,溃不成军的不再是北朝鲜部队而是联合国军。节节胜利的中朝军队总部不断改变战术和进攻路线。

总部与土耳其旅的联系总算恢复了,有的命令他们听懂了,但大多数命令都没有听懂。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与美军第38团会合,担任38团侧翼的掩护并且保卫向西撤退的路线。然而,在一片乱哄哄的撤退场面以及难分真伪时常互相矛盾的命令声中,土耳其旅接到这一命令时已经迟了两个小时,全旅官兵为此在拥挤不堪的公路上挤成一团,不辨东西。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土耳其人还没来得及集合进入阵地前就已赶到了洼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排成纵队的土耳其旅发起猛烈攻击,土耳其旅只得掉转屁股狼狈撤退。最后却钻入了中国人设下的陷阱。

在整个撤退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优势兵力对土耳其旅发起了多次猛烈进攻,该旅伤亡十分惨重,到11月30日时,它已经彻底溃不成军。土耳其人从美军第9军得到的惟一支援是一个坦克排及运输车辆,再加上该旅的一些大炮的作用,总算为该旅救回了几条命。

土耳其人接到多次前后矛盾的命令,中国军队被传得无处不在,土耳其人再也没有成建制投入战斗。

在11月27日土耳其旅往东丘撤退的路途中,他们接到了多次前后矛盾的命令,这一方面反映了准确情报的匾乏,同时也说明第9军及第8集团军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感到无所适从。在美军第2师,有关土耳其旅的情报更是很难获得,对于土耳其旅的方位及行动路线,第2师指挥部可谓是一无所知,因此,派去协助土耳其人作战的坦克多次空跑,连土耳其旅的影子都没见着,更无从谈起如何去援助他们了。由于情况不明,通信不畅,战场上甚至还出现了美军士兵丢弃阵地和武器的事件,而中国军队则被传得无所不在,但真要确认中国军队的行动方向及其部队调拨时却又十分艰难。中国军队可能刚刚还被认为就在前面,可是不一会儿说不定就在屁股后面发起了攻击。在这场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北朝鲜军队在本没有机动性可言的山区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战术。山区、严寒、语言不通、通信不畅、协调不灵再加上行动机械,事实上早已注定了土耳其旅的悲剧结局。

逸云三洲的研究说:“土耳其旅旅长(轮换入韩的土耳其部队先后有好几个旅,对外都叫土耳其旅,这里指的是指第一批入韩的土耳其第一旅旅长)原在国内是师职军官,系一战老兵,并是土军中装甲战的先驱,为能领兵出国,自愿降职当上了旅长。

不过土军到朝鲜后,与美军语言不通,协同不灵,第一次参战,在军隅里一带两次听错命令,队伍摆错地方,最后让中国军队打得全军散架,掺杂在美二师的队伍里 往南撤退。不过土耳其士兵单兵斗志比美军高多了(很大部分是安纳脱利亚的贫苦农民,世代好勇斗狠),散兵们虽然失去了组织,一听到枪响,还是舞刀弄枪嗷嗷叫,不过就一点也不听在场的美军指挥官指挥(想听又怎么听呢?),只是一味乱找自己的官长(又那里找得见呢?),所以勇则勇矣,与事无补。事后两军互相指责,到今天还有人替他们打笔墨官司。

萨苏评论道:土耳其旅掩护撤退的时候,军官把帽子摔在地上,意思是所有人员不可以退过这个帽子,就真的和志愿军顶着打,直到全军覆没。双方对土耳其人的勇敢还是都很钦佩的。

[附]:战史记载:

土耳其旅在第二次战役中被编入美9军,负责前往瓦院一带防守“联合国军”的右翼。结果其先头部队11月27日被我38军114师342团重创。到11月30 日,土耳其旅损失惨重,损失3000多人,基本失去战斗力,被迫撤退。此后土耳其部队再也没有成建制投入战斗。在第五次战役中,土耳其部队还被我12军 35师103团歼灭1 个营。

在联合国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之间的攻击与反攻过程中,土耳其旅共有3514人伤亡,其中 741人阵亡,2068人受伤,163人失踪, 244人被俘,还有298位非战斗伤亡。这支由美军一手包装起来的土耳其军队从此再也没有成建制投入战斗,尽管直到1954年仲夏才从朝鲜撤离。损失在联合国军中排名第三!

   


土耳其博物馆之战利品!


如果没搞错的话,土耳其应该是站在联合国军这一边的。而这面旗帜的主人----蒋介石台湾“中华民国政府”貌似也是应该站在联合国军这一边的,并且实际上也没有正式派兵去朝鲜。

土耳其咋就能缴获国民党友军加友情的旗帜?这面旗帜的背后莫非还有啥故事不成?或者干脆就是抢“友军”国民党的,没认出个子丑寅卯就赶紧拿出来臭显摆、滥竽充数?

或许最大的可能,是土耳其早已被志愿军打晕菜了。。。

老兵采访纪实之审问土耳其兵

[近来,老萨花了较多时间作对老兵的采访,所获甚丰。整个采访内容的整理显然需要时间,但放一些原汁原味的材料上来,也可让有兴趣的朋友先睹为快了。]

土耳其旅到达朝鲜的照片

很酷,不过确实有点儿不好理解土耳其人为嘛到朝鲜来打仗

采访对象:尚木。

原单位:中国人民志愿军112师。

采访地点:北京军区干休所。

尚老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次至第四次战役。因为是师部成员,工作的便利使其经常参加对“联合国军”俘虏的审问,他在采访中谈到了一段关于审问土耳其军俘虏的细节。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的,不仅仅是美军和南朝鲜军,所谓“联合国军”,实际由美国和十几个仆从国军队组成,土耳其旅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旅曾为美军断后,和志愿军迭次苦战,损失惨重。于是,第二次战役结束的时候,334团给师部就送来了一个土耳其俘虏。。。

采访记录:

尚老:土耳其这么一个小国家,就在美国的指挥棒下派了一个旅人来,我们说可真是紧跟 -- 紧跟着美国鬼子。我们军报说什么呢? -- “在美国人指挥棒下,土耳其派一个旅来朝鲜参加了侵略战争的大合唱。”

萨:您参加了这次对土耳其俘虏的审问吗?

尚老:我是旁听的,是翻译古玉球审讯他的嘛,整个审讯过程我都参加,我都旁听了。时间是1950年11月底。玉球审讯的时候,先不说话,就在那瞅,那么瞅,后来知道他当时首先是要判定这俘虏是哪个国家的。

萨:这么说我们把他逮住来的,还不知道他是哪个国家的?

尚:我想可能是这个意思吧,我们没见过土耳其兵,觉得新鲜。 -- 他就在那瞅。

萨:他的军服看不出来吗?

尚:看不出来,不知道从哪儿判断好,土耳其来了一个旅知道,可是土耳其的战士,部队他穿的什么衣服我们没有印象(没有概念),他就瞅,瞅了半天。

萨:长相也看不出来?

尚:我们看了半天,这个土耳其的士兵个子很小,还有一个幼稚的小脸,米黄色两个眼,他的皮肤既不太黑,又不白,整个身体在寒风里哆嗦,哆哆嗦嗦的跟古玉球说话,从他的形象里,很难确认他是哪个国家的 -- 我们没见过土耳其人啊!

萨:怎么逮着的呢?被朝鲜人民军逮着的?

尚:334团抓到的,他就撞着我们怀里去了,可以这么说。

萨:行军的时候撞到的。怎么撞到咱们怀里的,您知道吗?具体你还有印象吗?

尚:他是我们行军的时候走错路了,插到我们部队里头。跟着走了半天,那个指导员一看,说咦,这个不是我的兵啊!就给抓住送来了。古玉球最后问你哪个部队的?他很老实,说,土耳其旅。问:你怎么跑这来了?他说我们部队让中国人打散了,当官的丢了兵跑了,往哪儿跑我也不知道,一转眼的工夫都跑的没影了,黑咕隆咚的夜,我就懵了,太可怕了,我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我就想起来了我的奶奶,喊我的奶奶了 -- 我真傻,我奶奶在土耳其,我叫她,她能听见吗?豁出来了,听天由命吧,我听说这条路是通价川的。南朝鲜的部队第二军在那里,瞎碰吧,没想到碰着你们,就这么被你们俘虏了,就这么来的。我们这个旅打散了,各跑各地,我是这么跑出来的。

萨:这个估计逮着也不会反抗了。

尚:他反抗啥,他根本就不是什么能打的,问他啥说啥,姓名,职务。。。这个兵才17岁。那个古玉球就告诉他,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不虐待俘虏,你不要怕,你还有什么话要说?这个土耳其兵就从内衣兜里拿出一个卡片就交给了古玉球。

萨:古玉球当时是什么职务啊。

尚:他是翻译。那个卡片上有中文、俄文、英文、朝鲜文四种文字,说什么事呢?就说我到这儿俘虏,是不是按照国际公约来对待我,就这么个意思。

萨:早有准备。

尚:大致我们看了,我们就问他,说你们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说我们每人都有,都有这个。我就开玩笑说那你们没打仗之前就准备当俘虏了,他说这个上头没写,那我就不知道了。古玉球也跟着逗,说你们准备打仗,没打仗之前就准备当俘虏了,不然你拿卡片干什么呢?就准备当俘虏了是不是?

萨:这个我就可以给你考察一下,说土耳其旅在哪儿被打垮的?哪个部队打垮的。古玉球是翻译,是112师的翻译?

尚:112师的翻译。

萨:他好像跟您是同学(尚木是高中毕业后参军的,很多同学都是八路)是吗?

尚:不是。

萨:不是同学。

尚:他学英语,入朝前我不认识他,出国作战的时候派过来的。

萨:原来是学生是吧?

尚:他原来是哪儿,我也不知道,我也没问他。五五年授衔,他们说古玉球要活着一入伍就是中尉。

萨:一入伍中尉应该是大学生了。

尚:是大学生,他肯定是大学生,这个没错,他的战友是郑连安(音)嘛,那是一个大学生。

萨:也算是知识分子了。

尚:那对,但是他很可能是从北京哪个学校派过来的,我估计的。也可能是外交部还是什么派来的。古玉球挺细心,这个兵,土耳其的兵被俘虏了,他发现土耳其这个兵脖子上挂着一个布袋,一个红线绳,古玉球就问他这是什么?他就把衣服解开,掏出一小铜佛,他说这是在我出征以前,我奶奶亲自给我戴上的,她说孩子,要记住,在战场上你不要打死别人,也不要被别人打死,明白吗?我说奶奶你放心吧,我一定听你的话。古玉球就说,你真的照着你奶奶的话做了吗?他说是的,我是照我奶奶的话做的,这是我的枪,你可以检验,我的一枪膛是亮的,我一枪也没打,那打枪,枪膛就不能亮的,我一枪没打,我的子弹一发都没缺。

萨:这个人好玩。

尚:完了古玉球说,你的确是奶奶的好孩子,看来世界上的爷爷奶奶都是热爱和平的(笑),古玉球翻译的,他说的,这个是土耳其的兵说了 -- 我们老百姓谁愿意打仗啊?我也不认识朝鲜人也不认识中国人,象另一个星球的事情。。。古玉球说好吧,你把武器放下了,我们把你送到战俘营去,那儿是很安全。整个的审讯过程就完了,就到这儿,因为他军衔是个小兵。他也不大懂英语啊,可是磕磕巴巴的也把意思说明白了。现在想想古玉球挺有本事。

萨:这是哪个团抓的?哪个团给抓回来的?

尚:334团。抓到他就送到师部了,因为不知道是哪里的兵,那个团长穆里善也觉得很新鲜,他没有翻译,就送到师部去了,师部有警卫部队,交到警卫连那儿了。这个小兵估计停战的时候就回家了。

资料:土耳其旅 -- 土耳其政府于1950年7月25日在首都安卡拉创建即将派往韩国的步兵旅,人员从土耳其全军志愿 人员中挑选,共5090人。1950年10月20日,土耳其旅亚基希旅长拜访了美军第9军团长库尔特少将, 美方当即提出:土耳其旅要全部以美式武器换装,要进行熟悉美式武器装备的训练和机动、搜索与侦察训练。事后美军派比甘比上校为团长的军官顾问团指导土耳其旅作战,但是很要命的是土耳其旅的旅长亚基希虽然战功赫赫,但年龄很大而且不懂英语,结果经常和美军出现联络错误。据说,刚刚出现在战场时,土耳其士兵冷峻的面容、飘垂的胡须以及长长的军刀(这是他们与众不同之处,他们尤擅长于白刃战)都令人侧目。然而在实战中却多次被志愿军痛打,伤亡十分惨重。这个旅在朝鲜战场与志愿军多次交锋,损失惨重,但也获得了志愿军方面“吃苦善战——美式装备——美式训练”的评价。朝鲜战争中土耳其旅伤亡3514人,其中741人战死;2068人受伤,163人失踪,244人被俘。另外,还有非战斗伤亡298人。

根据笔者的考证,这个土耳其兵可能是1950年11月27日被志愿军114师342团在价川门户嘎日岭打垮的溃兵。那一战342团(团长孙洪道)抓住了土耳其旅一个步兵营和一个工兵连,在土耳其人还在烤火的时候发动了夜袭。一开仗就被击毙四十余人的土耳其旅竟然还发动了反冲锋,被志愿军娴熟的迂回战术最终打垮,残敌两百余人乘数辆汽车向价川逃跑,先被志愿军一个排拦截,又被一个营追上,激战半个小时,大部被歼灭,少数逃跑。这个跑进334团队列的土耳其兵,大概就是这时候跑散的。

不过,幸好他没有走到价川。因为342团随后继续前插,在价川的阳站再次打垮土耳其旅,连其旅部掌握的榴弹炮营都连锅端了,这个不会打仗的土耳其小兵去了那里,只怕凶多吉少。

那么,英勇善战和“在战场上你不要打死别人,也不要被别人打死“哪一个是土耳其旅的真实面貌呢?我的看法是两者大概都有,不可一概而论。
发表于 2011-7-1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5 07:08 PM , Processed in 0.0363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