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3|回复: 1

[哲史艺丛] 外交实力结合经典-俾斯麦和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8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我们把德意志扶上马!它一定会策马奔腾!”---奥托.冯.俾斯麦

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和明治维新被称为近代史三件大事。德国,1800年之前曾被讥笑为“欧洲病夫”(到1900年则是土尔其)。马克思曾经不无讽刺的评论道:所谓“神圣罗马帝国”,即不神圣,亦非罗马。这个“神圣罗马帝国”(Ths Hold Roman Empire),一开始就是有名无实的。而历代欧洲强权也都一直标榜所谓“尊重德意志自古以来的自由”,对德意志民族实行分化政策,这一切直到俾斯麦的出现。

勃兰登堡--普鲁士,一个外缘地区的崛起:从条顿骑士团-立沃尼亚骑士团的扩张,对波兰的臣服,到勃兰登堡霍亨索仑家族的兴起。从30年战争,佛里德里西.威廉一世军事立国,到普鲁士王国的建立。从7年战争,佛里德里西.威廉(红胡子的巴巴罗萨)大王的梦想,到在德意志形成“普奥对峙”的局面。从腓特列瓜分波兰,拿破仑战争,到德意志民族的“狂飙突进”运动。工业革命的到来不但唤起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一个统一德意志民族的强人也应时代的要求诞生了。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出生在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舍恩豪森庄园(自1562年起的俾斯麦家族的世袭产业)传统的容克基因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使我们可以看到对权利的欲望、强烈的意志与无以伦比的智慧、想象融合为一体的天赋同充满矛盾的性格;就其复杂而言,简单的称为英雄或者魔鬼都会显得黯然失色。在经过充满田园气息的童年,狂野的学生时代(在大学里曾经27次与人决斗)和四处游历的青年时代后,打上家族传统与容克烙印的俾斯麦终于在32岁走向了政治并为德意志奋斗了终生。

普鲁士同盟,法国的莱茵同盟,奥匈帝国的德意志联邦;诸侯林立的德意志大体在拿破仑战争后形成这样的割据状态。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伴之的则是德意志民族的觉醒。法国大革命不但使欧洲进入了新的时代,而且在德国“狂飙突进”的一波波浪潮中也吹响了德国统一的号角。到1860年普鲁士的铁路为11520公里(全德意志19500公里);克虏伯父子在莱茵,哈耳科特在鲁尔,科克里尔兄弟在亚深创建德意志的重工业基础;北德意志关税同盟高奏凯歌,南德意志关税同盟的裹足不前......德意志不但已经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工厂、学校和军队,而且还有了做好了可以准备的一切。所以,无论政治、经济上还是民族意志上,在1860年德意志只是座等候统一待喷发的火山。

1862年5月6日,德国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自由派获得了绝对胜利,并马上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的全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1862年9月13日在法国漫游的俾斯麦收到一封电报“速回,危机在继续”,普鲁士陆军大臣罗恩把他的好朋友推荐给了在危难中的威廉一世。22日,俾斯麦前往巴贝尔斯贝格宫觐见国王。

“你是否愿意当一名大臣并进行军事改革呢?”

“是的”

“你是否愿意抵抗议会的多数及其决定而实施军事改革方案呢?”

“愿意”

“既然得到了你的支持,那么继续这场斗争就是我的职责”流下激动的眼泪的国王说道:“朕不再想退位了!”

1862年,9月24日,俾斯麦成为普鲁士首相。

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 日的下院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首相”的外号。随后国王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从此,国王和他的首相间形成了十分特别的牢固关系。

10月13日,在利用宪法上的“漏洞”,俾斯麦抛开了国会。

俾斯麦在解决了国内矛盾后,外交上的第一轮出击就得到了沙俄的“友谊”在东线杰出了军事上的威胁,这“友谊”在后来的德意志统一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纬联的施勒斯维希小公国。次年初,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俾斯麦之所以要联奥抗丹,原因是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能共同对外。奥地利马上同意了普鲁士的要求,1864年1月16 日普奥联合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随即开始战争。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敌人,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了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了另一小公国何尔斯泰因。对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签署的“加施泰因温泉协定”,俾斯麦私下里感慨道:“想想吧,到那里去再找一个愿意签定这样条约的外交官呢!”

“普奥两国在德意志无法长远友好的相处,我们抢着把对方嘴边的空气吸走,总有一个必须退让。或者一个让一个被迫退让。...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尽管他是多么的不受欢迎。”---奥托.冯.俾斯麦

“铁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但打败奥地利并不象打败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区一直受奥地利欺凌,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在1964年,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许诺了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领土报酬的空头支票,而且还让拿破仑三世相信普奥战争是一场长期的消耗战。这样便稳住了法国。

在这个关键时刻,65岁的赫尔穆特.冯.毛奇将军由于出众表现,于1859年9月被委任为陆军参谋总长。这个军事奇才被国王誉为:首相军事上最完美的伙伴和补充。(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以史蒂芬---毛奇计划作为基础的)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对奥地利一再挑衅,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小公国何尔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奥地利当然不答应,于是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国对普鲁士进行“制裁”。于是1866年6月14日普奥战争爆发。1866年6月24日之前毛奇的天才弥补了意大利人在南线的惨败(可爱的意大利人),并指挥三路大军合围北波西米亚。7月3日,普鲁士军人的顽强作战和神速的运动使普军成功会师于易北河与阿德列尔河交汇的科尼西格莱茨要塞。同日普军25万人对奥军28万人,科尼西格莱茨会战打响了(英法称萨尔瓦多会战:因为主战场在萨尔瓦多村)。(欧洲战争史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这是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多的会战,可爱的欧洲人)一个多小时后,俾斯麦在罗斯科斯山上提醒毛奇:在战场东方几公里外有一行类似树木一样的东西在移动。毛奇拿起望远镜观察片刻,然后对国王兴奋的说:“陛下不但赢得了这个战役,而且也赢得了战争”3个小时后,战役结束:奥军死伤24000人,被俘13000人普鲁士获得胜利,史称“七周战争”。10天后,俾斯麦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俾斯麦充分估计到法国会出面干预,他努力的“向沸腾的葡萄酒中注水”。无论战前和战后,他都是如此孤独。特别是在距离维也纳仅仅6公里的佛罗斯洛夫要塞,首相与国王的说服变成了争吵,俾斯麦甚至威胁要从四楼上跳下去。这时俾斯麦老对手王太子的出面支持(仅有的几次之一)才使危机过去,首相又一次胜利了。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8月23日,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并将四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让归普鲁士。德意志迈出了统一的最重要的一步。

普鲁士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北德意志联邦。这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小国,但他知道,法国也有同样相法,而法国是这样的强大,不打败他,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下好最后一步棋。

拿破仑三世曾露骨地表白,“德意志不该统一,应分成三个部分,南北德国应该对立起来。这样法国才可以从中渔利。”“只有俾斯麦尊重现状,我才能保证和平;如果他把南德意志诸帮拉入北德意志联邦,我们的大炮就会自动发射。”不仅拿破化三世如此,当时法国的另一位大臣梯也尔也哀叹:“奥地利的失败意味着法国400年来遭到的最大灾难。从此,失去一张阻止德国统一的王牌!”

俾斯麦可不愿意采摘“不成熟的果实”

在普奥缔结和约后的几个月内,俾斯麦很快摸清了英国、沙俄和法国的底牌。英国和法国在海外殖民地上矛盾重重,自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以来英国对欧洲大陆一直奉行“光荣孤立政策”。沙俄对克里米亚战争的记忆和波兰独立上的风险,足以平衡对于普鲁士军事实力而感到的焦躁与不安。至于法国,拿破仑三世对于比利时和卢森堡有着露骨的野心。

普奥战争刚结束,拿破仑三世就派人要求普鲁士兑现战前许下的诺言,要求普鲁士同意法国侵占比利时和卢森堡。并婉言提起德意志南部四小国的领土划分问题。俾斯麦当然不会同意“我决对不会同意放弃,哪怕是一个德意志的村庄”。不过他使了个心眼儿,没有明确予以拒绝,而是坚持要求法国把这事写成备忘录,“我好回去给我们国王商量”。法国大使不知是计,就照办了。俾斯麦拿到备忘录,没有去见皇帝,而是把它送给了同样想称霸欧洲的英、俄,挑起英、俄与法国的矛盾。尤其是英国,拿破仑一世“安特卫普是指向英国胸膛的一支手枪”的那句话又一次刺痛了英国人。于是1867年5月第2周英国召开的伦敦会议里承诺:比利时王国和卢森堡公国永远保持其中立,各大国永远保证其永久独立地位不受侵犯。拿破仑三世被孤立了。

1868年9月西班牙革命,临时政府希望在全欧洲范围内寻找一位君主来替代逃亡的伊莎贝拉2世女王。俾斯麦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刺激法国的好机会。1869年9,西班牙摄政王普里姆元帅派全权代表前往瑞士会见霍亨索仑家族的西格马林亲王提名由他的儿子利奥波得成为西班牙国王。在俾斯麦的鼓励下,犹豫不决的威廉国王于1870年的6月19日接受了提名。7月3日,消息传到巴黎,法国舆论爆炸了。7月9日,法国驻普鲁士大使向德国国王交涉。并要求威廉国王做出保证,永远不允许利奥波得成为西班牙国王。威廉国王虽然不快,但还是在7月13日做出了让步,并委托副官把事情电告了他的首相。电文的内容大意:法国大使提出的无理要求不能接受,我已经予以拒绝;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已经通告了法国大使,由此引出的矛盾已经过去;关于此事,我不准备再接见法国大使了。接到电报的时候,俾斯麦、罗恩和毛奇正在聚餐,并商讨对法战争的事宜。读完电报后罗恩和毛奇情绪低落以至于影响了正在进餐的胃口。然而俾斯麦在读完电报后,突然变的兴奋起来。他注视着参谋总长和陆军大臣,提了一个问题:“在对法国的战争中,普鲁士能否保证取得胜利?”“一定取胜,我们会全力支持您的。”在得到两人肯定的回答后,他请两人继续用餐,自己迅速离开席次到了另外一间屋子。俾斯麦不加一字的修改了电文,但一篇温和的文告却起到了了“一块红布对高卢公牛的作用”。面对俾斯麦的“杰作”,罗恩和毛奇惊喜万分。7月14日是法国革命的纪念日。这一天,法国人被全欧洲的头条新闻激怒了。在柏林,在全普鲁士都在高呼“打到巴黎去!”7月19日下午,法国代办向普鲁士外交部递交了正式宣战的声明。

到了此时,俾斯麦深信他的外交和军事准备已经无懈可击了。沙俄在战前保持中立;沙俄的中立也制约了奥匈帝国。至于英国,俾斯麦把珍藏了4年之久的拿破仑三世要求吞并比利时的文件交给了英国外交大臣,保证英国中立的最后一道保险阀打开了。军事上,早在普奥战争结束时毛奇就一直在为歼灭法国军队做准备。一支受过高度训练的普鲁士军队也使俾斯麦充满信心。五十万德意志民族军团,也开赴到了法德边境。7月31日,俾斯麦与威廉国王亲赴前线督战。“到普鲁士作一次军事散步!”:战争开始号称40万的法国大军调到前线,准备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一举冲入德意志境内,打败普鲁士。在7月28日拿破仑三世到前线视察。可是,当他到前线后却发现,前线只有20万军队。军事要塞麦茨的兵力不足10万,而且装备不齐,物资不足,编制混乱。作战命令已经下达了,不少官兵还未找到自己所属的部队。根本无法投入战争。战机一个个失去了,法军坐失良机。8月2日,法军闯入德境,立即遭到普鲁士军队的迎头痛击。8月4日,普军转入反攻,38.4万普军主力完成了对法军的分割包围,向法军发起凌厉的攻势。攻入法境内法军前哨阵地维桑堡,法军败退。拿破仑三世大怒,急忙电令麦克马洪夺回他丢失的阵地。8月6日,麦克马洪率军开到维桑堡西南的维尔特村。被普军拦截,双方展开激战,结果,法军全线溃败,继续撤退。普军乘胜追击,战场全部移入法国境内。拿破仑三世看到情况不妙,立即打退堂鼓,他把元帅印交给巴赞元帅,自己乘上一辆马车向西逃窜。8月14日,巴赞元帅又被普军严密包围在麦茨要塞孤城,已无反抗之力。拿破仑三世见事不妙,又随麦克马洪所率的12万大军逃向东北,到8月30日,不得不退守色当。普军随即也向色当集结。

9月1日,色当会战开始了。普军700门大炮猛轰法军营地,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向法军阵地。色当全城一片火海,硝烟弥漫。法军死伤无数,余下的急忙钻进堡垒。麦克马洪几次受伤。接着,普军20万人向色当发起猛攻,战役开始威廉国王、俾斯麦罗恩和毛奇观战,不久毛奇对威廉国王说:“近卫师开始进攻了,我祝贺陛下取得了本世纪最伟大的胜利。”下午3时,法军终于支撑不住,在色当城楼举起了白旗,拿破仑三世还向普鲁士国王写了一封投降书说:“我亲爱的兄弟,因为我未能死在我的军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剑献给陛下。我希望继续做陛下的好兄弟,拿破仑。”9月2日色当陷落,拿破仑三世率众投降。拿破仑三世、法军元帅以下的39名将军,十多万士兵全部做了普军的俘虏。拿破仑三世会见俾斯麦后正式签署了投降书。650门大炮也被普军缴获。。9月27日,斯特拉斯堡陷落;10月27日,麦茨要塞投降,巴赞元帅连同17万法军成为普军的俘虏。9月4日巴黎革命爆发,法兰西第2帝国覆灭。1871年1月28日,普法签订《巴黎停战协定》,宣布法国投降。5月10日,双方在法兰克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偿50亿法郎,宣告战争结束。史称“色当兵败”。

1871年,1月18日凡尔赛宫路易十四引以为骄傲的镜厅,普鲁士第一位国王加冕170周年纪念日。在72米长的镜厅中,17面曾经捕捉过太阳王风采的镜子里,如今映照着的是德意志军服和勋章的光辉。威廉国王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德国成为德意志人真正的标志。

发表于 2011-6-8 0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意志, originators of WW1 & WW2.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2 11:36 PM , Processed in 0.03563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