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ranchgirl

听 (蒲老师语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健康的身体“上清下温”,
病态的身体多“上热下寒”,
治则“清上温中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像上面讨论的“风”,就是身体“肝木之气”的“病气”。

木主风,木病风,木恶风。
“风”由“木”这个部门主管,
“木”病则生“风”,
“木”容易受外界的“风”引动而病。

消灭“风”,就是消灭“木气”。
修复“木气”,“风”病就好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rom 彭子益 书

人身宗气、元气与中气的关系:
人身中部之气名曰中气 ,脾胃主之。
上部之气名曰宗气,肺主之。
下部之气名曰元气,肾主之。
元气为中气之根,宗气为元气之根。
元气为中气之根者,肾中水火俱足,乃生元气,元气运动,乃生中气也。
宗气为元气之根者,水位于下,而来于上,肺金收降,则生肾水;火藏于下,而来于上,肺金收降,则水中有火,水火俱足,乃生元气也。
中气足肺气乃足,中气又为宗气之根矣。肺主呼吸,中气足呼吸乃足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07: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判断阴虚阳虚,就像判断男人女人,是一个对立的组合概念。

判断痰、郁、淤,好比说还有老人,病人,胖人,与阴阳不矛盾。

不论是什么,阳多才能有力,无力必定阳少。

痰、郁、淤的有力,往往是局部有力,不会重按久按有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07: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阳多才能有力,
无力必定阳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6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 /五行的病气即人身的原素,位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为本气自病的分解阐释。

  2. 此种说法,中医数千年闻所未闻,为攻邪论、排寒排湿排毒排痰论敲响警示之钟。

  3. 寥寥数十字,很多说读了多次圆运动医书的人都是一带而过。明白此理,临证可以少杀多少人。
复制代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6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同理,“湿”为“脾土”所主,“寒”为“肾水”所主。

消灭“湿”,消灭“寒”,=消灭“脾”,消灭“肾”。                 

“脾土”病了就生“湿”,“脾土”不病则生“金”;

“肾水”病了就生“寒”,“肾水”不病则生“木”;

“肝木”病了就生“风”,“肝木”不病则生“火”,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6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时方派分两种,一种错误的,一种正确的。
错误的:“见症治症”的思维,
这种最普遍;
正确的:凭脉之“虚实”用药,
温病大家的医案。

经方派也分两种,两种都是错误的。
一种是用时方派的思维,用伤寒论的方子,偶尔+一两味时方派的用药。比如感受了风寒风热,时方派用银翘散桑菊饮之类把风寒风热赶出去;经方派用桂枝汤麻黄汤把风寒风热赶出去。比如新冠发热,时方派用连花清瘟、紫雪丹之类退烧,经方派用麻杏石膏汤、大小青龙之类退烧。

一种是所谓的“六经辨证”思维。因为伤寒论没有写医理,没有写为什么,只有“六经提纲病”,所以,大家就把症状往六经提纲上面靠,靠上某经就用某经药,靠上几经就用几经组合药。至于所以然,莫须有。

为什么经方不讲医理,临证却有很多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已。
为什么很多中医用经方有时候效如桴鼓,有时候泥牛入海呢?

因为,
因为,经方的组成本身符合正确的医理。

什么是正确的医理。
伤寒论里面有一句话:不论是汗、是吐、是下,是亡血,还是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也就是说,经方组方的核心就是围绕“阴阳自和”,围绕“中气”“和合”。可是,可是,有哪一个经方派名家讲过这个医理。
医者治病,“阴阳偏颇者病”“阴阳分离者死”“伤害中气者病”“中气消亡者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4-5-7 03:40 PM 编辑

问::@听 老师!中气不足应该升降都不行吗。              

答: 有这种情况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06: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听 老师,平时可以用小米加大米两米煮饭吃吗?
答: 最好不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0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 中医书籍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全部内容 温病本气篇
养阴液保阳根必先保中气
温病的病源,全是疏泄偏胜,收敛不足。疏泄偏胜,最伤阴液,最泄阳根。盖能收敛则气降而液生,能收敛,阳根乃能下藏,能收敛,然后疏泄可不偏胜。收敛之气,肺金主之,脾胃为肺之母,脾胃足肺金之收敛方足。中气在脾胃之间,故治温病之要,在养阴液保阳根,尤要在保中气。必津亏热起,烧着肺家,始可用清凉之品,以泄热保肺。必津亏络涩,气机阻塞,始可兼用去滞之品,以活络清气。必津亏热盛,伤及血分,始可兼用凉血之品,以养血。必津亏热盛、热积胃家、始可稍用寒下之品,以清胃。《内经》曰:温病虚甚者死,因不能用补药之故也。虽不能用补药,然相火下降,热回下焦,津液续生,藏住相火,津液生而相火藏,中气自然回复,即是天然补药。所以大散大寒固是错误,大补亦非所宜,补则气机益滞,中气益难同复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同理,“湿”为“脾土”所主,“寒”为“肾水”所主。

消灭“湿”,消灭“寒”,=消灭“脾”,消灭“肾”。                 

“脾土”病了就生“湿”,“脾土”不病则生“金”;

“肾水”病了就生“寒”,“肾水”不病则生“木”;

“肝木”病了就生“风”,“肝木”不病则生“火”,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这种与针对症状多而用药多有区别,这种用药有章法,是从阴阳的角度出发的,只是他的章法是从道理的角度推导出来的,缺少舌脉的认定着落。所以你去分析组方用药,有升有降,有阴有阳,完美无缺。

临证中,只要是判断不清或者医理不明的,都可以用这种“对药”的方式,“寒热”并用,“阴阳”并用,“升降”并用,都可以有比较好的效果。

因为缺少舌脉的认定着落,是从主观的角度推导出来的,所以用药还是有偏向性。加上初次反馈效果好,容易增加信心,后面会继续延续这种偏向性,次数多了,偏向性的害处就会积累。

我之所以昨天这样说,不是嫉妒别人水平高,因为建群的目的,就是想更多人水平高。是因为十年前我自己也为这样的效果而自得意满,自以为是。患者反馈精神好了,患者反馈能吃饭了,患者反馈不用吃曲马多止痛了,患者反馈能骑摩托搭客了,患者反馈能嘉陵江游泳了,患者千恩万谢称神医了。以为在治病,不知在杀人。十年前有多自得,多自满,十年后就有多悔恨,多心痛。所以才立志让更多人明白正确的医理,心有敬畏,减少杀人。谢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舌体晦暗,可能是吃药太多。

绿豆+生姜少许切碎+红糖,煮烂连渣趁热吃,三天再看看。                          
土能解万毒。
这几味调和一下中气,缓解一些药物的伤害,等三天后再看看身体的本气显露出来有什么问题。                                 
黄芽 :生姜散积滞
绿豆去滞清热
红糖 补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平时吃了一些水果,所以湿多,

吃水果多本来大多寒湿,但是他平时饮食营养上又偏补偏热,体内热多,热多热气向外鼓胀,所以将湿气逼在外面,不能降藏。

彭子益医理,
热降则生津,
热不降则生湿。/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换行
脉微细,细则津虚。

脑梗,多因木气失根,生风化火,伤津,耗气,而降气大伤。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薄荷的药性是疏泄,
肺主宣发和肃降,肺气郁,则不能宣发和肃降。

薄荷疏泄,解肺气郁,肺气不郁,则能正常宣发和肃降。

薄荷本身没有降敛功能。薄荷误用,伤中气,破肺气,损木气。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脾胃虚弱,宜少吃多餐。吃多了会增加脾胃负荷。吹风会助长疏泄,虚人忌风。/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千万不要去吃通便药。
你描述的排便通畅了,类风湿关节就舒服一些,

身体出汗了,感冒发烧就好了,有类似之处。

因为很多时候,感冒发烧在病愈的时候,都会出汗。让人误解为,出汗了,就退烧了,于是故意吃发汗药。

不能故意吃发汗药,虽然感冒在好的时候都会出汗;
不能故意吃通便药,虽然每次排便通畅关节就减轻。

身体出汗,排便通畅,是身体好转的现象;
但故意去出汗,故意去通便,却反而容易伤害身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8: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蒲老师语录::

夏天,人体阳气散发,体内的阳气就少了,所以夏天的人体“外热内寒”,脾胃虚弱,脾虚则生湿。

那么,那些夏天排寒湿的说法,是越排体内越寒呢,还是越排体内阳气越多?

为什么秋冬人的胃口好,是秋冬晒太阳排寒湿比夏天多吗?是寒湿多胃口好,还是寒湿少胃口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7 06:19 PM , Processed in 0.03769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